「干货分享」为什么以移民为目的的话,不要选择英美?揭露美国和英国移民背后那些事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有人会说:
你疯了吧?英美这种老牌移民国家不就应该是主流选择吗?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先别急,看完本篇或许你就能理解它背后的原因了。
美国和英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优秀的教育资源,看起来充满机会。然而,现实可能会狠狠泼你一盆冷水。移民英美,不仅难度大,耗费高,还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今天我们不空谈梦想,只讲现实,用扎实的数据和案例带你看清移民英美的真相。
1. H1B抽签:从概率游戏到政策迷雾
H1B签证是许多留学生移民美国的主要路径,理论上简单:找到工作,拿到雇主支持,抽签成功。然而,抽签这一步已经成了很多人最大的阻碍。我们一起看看近几年的数据:
2021财年:申请274,237份,中签124,415份,中签率约为45%。
2022财年:申请308,613份,中签131,924份,中签率约为43%。
2023财年:申请483,927份,中签127,600份,中签率约为26%。
2024财年:申请780,884份,中签110,791份,中签率仅为14%。
从数据可以看出,申请人数逐年攀升,而中签率却大幅下降。尤其是中国申请者,中签率更低,成功的概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此外,自川普政府以来,H1B政策改革的讨论频繁出现,政策的不确定性让这一途径的风险大幅增加。对于计划走H1B路径的申请者来说,这不再是一场努力就能实现的挑战,更像是一次运气与耐力的双重考验。
而即使中签,申请者还需面对签证延期、身份转换等多重挑战。H1B虽然是移民美国的重要路径之一,但其门槛之高、风险之大,足以让大多数普通人望而却步。
2. EB1A和NIW:高门槛让普通人望而却步
EB1A是为顶尖人才量身定制的。除了那些各领域名人或者明星之外,最适合普通人走这条路的就是在美国读博,然后结合自己的学术成果去申请EB1A。
但是由于申请的人数逐渐増多,造成水涨船高。目前的门槛也是越来越高,大多数专业的博士毕业,学术成果不出色,都不够申请的资格。
NIW(国家利益豁免)是一个门槛比EB1A低一些的选择。然而,现实情况是,NIW虽然对申请人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其漫长的排期常常令人崩溃。在等待期间,申请者不仅要面对移民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还可能因排期时间过长而错过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机。有人形容NIW的申请过程像是在黑暗中摸索,运气成了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对于申请者来说,NIW和EB1A的成功与否还与其所在领域的发展和贡献高度相关。一些热门领域如科技、生物医学的申请难度相对较低,而其他领域的申请者可能需要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达到同样的水平。
3. EB5投资移民:高额资金与高风险并存
EB5投资移民曾一度被视为移民美国的“快捷通道”,因为它不需要学术背景或职业成就,唯一的门槛就是资金。然而,这条路同样充满了风险与挑战。
首先,EB5的投资金额近年来已经从原本的50万美元上涨至80万美元甚至更高。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并不是一笔轻松拿出的资金。更重要的是,投资的项目必须满足移民局的要求,而市场上那些号称“低风险”的项目,往往伴随着隐性成本和政策漏洞。
其次,投资项目的成败直接决定了申请者能否获得绿卡。一旦项目失败,不仅投资款可能无法追回,绿卡也可能因此作废。这意味着申请者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规避市场风险。
更为严峻的是,EB5的排期问题同样令人头疼。近年来,中国申请者在这一类别的排期时间长达数年甚至十年。这意味着申请者需要面对长时间的身份不稳定状态,而等待过程中政策的变化更是增加了不确定性。
英国除了创业签证(类似自雇移民)和全球人才签证(类似美国EB1A),最适合大多数人的就是:
十年永居(合法住满10年)
雇主担保(找到担保你工签的公司)
1. 十年永居:时间与金钱的双重消耗
十年合法居住换永居看起来是英国移民的一条“常规路径”,但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首先,这条路对时间的要求极高。申请者需要连续十年保持合法身份,而这意味着无论是留学还是工作,都必须时刻遵守英国移民法的各项规定,稍有疏漏可能就会失去资格。
其次,十年间的生活成本同样不可忽视。从学费到生活费,从签证费用到可能的诉讼成本,申请者需要具备强大的经济支撑能力。尤其是在英国这样高生活成本的国家,十年的累计开销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最后,即使满足了时间和经济的双重要求,永居申请本身也并非百分之百通过。移民局对申请材料的严格审查和政策的可能变化,给这一路径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2. 雇主担保:从众多筛选中脱颖而出
雇主担保签证被认为是移民英国最现实的选择之一,但实际操作中,成功获得工签的概率却低得可怜。
我们借用英国当地网友的一张“招聘市场漏斗图”来形容这一过程:
数据上也可以清晰看到这一竞争的残酷性。根据去年的统计,中国共有1.1万名学生申请工签,但最终仅有616人成功。而印度学生的成功人数高达7797人,是中国申请者的十倍。这一差距的背后,既有文化和语言上的适应问题,也有市场对申请者需求的偏好问题。
所以,想在英国留学并且毕业后通过工签留在英国也是“非常难并且看运气”的一件事。
移民英美,或许是许多人追逐梦想的开始,但现实告诉我们,这条路上布满荆棘。无论是美国的高门槛与政策不确定性,还是英国的稀缺机会与巨大消耗,选择移民这件事绝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