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机会卡申请居然这么简单?很多人都误解了,除了积分制度,其实还有一种方法...
德国机会卡可能很多朋友都听说了。2024年6月开始,德国正式推出所谓的“机会卡”(Chancenkarte),允许符合条件的其他国家人才去德国找工作。
但是,市面上大多数信息介绍的都是“积分认证”,也就是有一个打分系统,满足6分就可以到得到找工作。一听到“积分认证”这几个字,很多已经工作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朋友猛然觉得——我肯定没戏,怎么竞争得过那些高学历高技能年轻人?但其实,这次德国的机会卡还藏着一个相当人性化的“Plan B”:
只要你的毕业院校和学位得到德国官方认可,就能申请为期一年的签证,用来在德国本土寻找工作,无需事先拿到工作offer!
本文就来聊聊其中一些关键细节,让你对德国机会卡有更全面的认识,也看看自己是否能把握住这个新机遇。
从官方信息看,大多数人听到的都是机会卡的积分系统:比如年龄、语言能力、工作经验、与德国关联性等等要素进行打分。但还有一条并行的路径,只要你的院校与学位在德国的认可名单内(即数据库里同时显示“学校:H+”和“学位:equivalent/corresponds”),就能跳过很多繁琐环节,直接拿到一年找工作的机会。
只要两者都满足,你就能顺利打开机会卡之门,不用语言考试,也不需要提供高强度工作证明。更重要的是,不管你在国内是985/211,还是普通本科,只要系统里查到或最终认证通过,都能符合要求。
1. 查询不到≠不被认可
有些同学一查数据库,发现母校或者学位并没列在上面,于是开始自我怀疑:“难道我被判出局了吗?”其实不然,有可能只是数据库暂时没有录入。官方支持个人提出评估申请,你把学校和学位信息补交过去,他们审核后会完善数据库,一旦通过,你不仅自己可以申办机会卡,也相当于为后续的校友打通了道路。某种程度上,还挺有“先行者”的自豪感。
2. 人性化之处
不要求你马上提供工作合同,一年之内,你可以在德国境内观摩市场、参与面试,甚至尝试不同公司、行业,确定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对一些在国内无法突破的职场人来说,这或许是扭转职业轨迹的最佳跳板。
直接给一年时间
你不必匆匆忙忙地在国内苦寻offer,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公司担保就一切泡汤”。只要签证批下来,你能在德国待上整整一年,用来求职、适应环境和建立人脉。
几乎没有语言要求(针对院校学位通道)
通常想去德国工作的人,都为“会不会德语”而焦虑。但这条道路不强制语言等级证明。如果想在德国长远发展,将来会德语当然更棒,但至少初期不会因为语言限制就被拒之门外。
年龄限制宽松
如果你走的是院校学位评估通道,年龄也不是硬性障碍。哪怕你年过40,只要学校、学位符合标准,就能申请。积分算法中,确实40岁以后不加分,但也不致于“一票否决”。
生活保证金要求相对低
大概每月需要冻结1027欧元的生活费,换算成人民币也在可控范围。一次性冻结一年的费用,对于许多有一定储蓄的人来说,并非难以承受。
允许兼职,每周最高20小时
这样你在德国找工作、适应生活的同时,还能通过兼职赚点收入。虽然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所有开销,但对初到新环境的人来说,多少能缓解经济压力。
当然,德国人也不可能把大门开得毫无门槛,比如说机会卡在签证阶段不支持携带配偶、子女一起过去。这一点对于有家庭的人而言是个难题:若把家人留在国内,自己独自前往,势必带来分隔两地的辛苦。不过,一旦你在德国找到正式工作、拿到更稳定的工作签或蓝卡,那时家人再申请团聚,还是有希望的。
所以,如果你是“单枪匹马”或家庭能接受短期分离,那么机会卡的限制不算致命;但若你希望立即全家落地德国,就要再斟酌一下。
对很多人而言,德国的机会卡可能只是移民政策众多选择之一,但却给了那些尚未具备全套语言技能、无法一步到位找到海外雇主的申请者,一条相对柔性的路径——“先去看看,再决定”。
当然,任何海外计划都需要现实与慎重:一年的时间看似宽裕,但真要在德国找到合适工作,也绝非易事。你需要积极投入求职,强化自己的专业竞争力,并考量到家人的后续安置问题。
机会卡赋予你的,是从零开始的勇气和尝试舞台;能否演好这场人生新戏,还看你脚踏实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