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庇护政策解读:谁可以申请?庇护的全部流程有哪些?境外可以申请吗?申请时间有限制吗?

美国庇护(Asylum)制度旨在为那些因种族、宗教、国籍、少数观点或某一特定社会群体成员身份而面临迫害风险的人提供保护,一旦这些人能够证明有“合理且可信的害怕迫害”(well-founded fear of persecution),便可能符合申请庇护的要求。

今天我们就从“谁可以申请庇护”、“申请庇护的法定要求”以及“申请庇护的时间限制”这三个话题,聊一聊美国庇护这些事。

在美国境内或通过合法或非法方式进入美国口岸后,任何外籍人士都可以提出庇护申请,前提是他(她)认为自己一旦被遣返回原籍国或长期居住国,就有极大风险遭受迫害。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庇护并不要求申请人先取得某种有效签证;即使申请人在美国已无合法身份,或者是以“偷渡”方式抵达美国,只要在美国境内,仍有机会通过庇护程序来获得合法身份。

当然,是否最终成功,取决于能否满足相应法律标准。

总的来说,满足以下几个基本前提的人可以考虑申请庇护:

已身处美国境内,或在美国边境口岸进行入境检查时

担心回国后遭受迫害,这种迫害的原因须与法律规定的五大保护理由(种族、宗教、国籍、政治观点或特定社会群体)之一相关。

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递交申请(一般为入境后一年内,除非存在例外情形)。

如果一个人身处国外(未踏入美国国境),那么他(她)通常会走“难民”(Refugee)申请程序,而非庇护(Asylum)程序。两者尽管实质相似,都是基于联合国难民法以及美国相关法规的规定来提供保护,但在程序和地点上却有明显区别。

1. 迫害(Persecution)的类型

美国移民法中对于“迫害”并没有一个绝对固定的定义,但一般包括严重的人身伤害、限制人身自由、威胁生命或自由、安全以及其他严重侵犯人权的方式。

某些情况下,经济上的极端剥夺(如被剥夺所有生计来源),或系统性骚扰和歧视在达到一定程度时,也可能被视为“迫害”。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的歧视、社会排斥或一般性冲突并不必然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迫害”。

2. 迫害原因与五大保护理由

想要满足庇护的法定要求,申请人需要证明其受到的迫害是基于下列至少一项原因:

其中,“特定社会群体”是一个范围相对宽泛的概念,既可以是如性少数群体,也可以是家庭成员、特定的社会阶层或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

在实务中,此条款往往会被用来涵盖那些无法归于种族、宗教、国籍、少数派观点的情境,如跨性别者、家暴受害者(在某些司法辖区内)、反黑帮活动人士等。

然而,是否满足“特定社会群体”的认定,需要结合美国移民法庭或联邦法院对具体案例的判例来判断。

3. “合理且可信的害怕迫害”标准

美国法律要求申请人具备“主观恐惧”和“客观恐惧”两方面要素,即:

为了证明这一点,申请人需要向美国移民局(USCIS)或移民法庭(Immigration Court)提交尽可能详实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个人陈述、警察报告、医院诊断记录、相关媒体报道、专家证明、母国人权报告等。证据越充分,可信度越高,越能证明申请人所受的威胁是现实且严重的。

4. 排除条款与不予庇护的情形

即便具备迫害因素,如果申请人有某些严重不良记录,也可能被拒绝庇护。例如:

此外,如果申请人无法证明来自本国政府或主导势力的迫害无法避免,或者在国内可以安全转移(Internal Relocation),比如他(她)可以在国内其它地区安全居住,也可能导致庇护申请被驳回。

1. 一年申请期限

根据美国移民法的规定,申请庇护的人通常必须在入境美国之后的一年内提交庇护申请(I-589 表格)。这一原则是强制性的,目的是督促潜在的庇护申请人及时行动。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时限,或因各种原因错过了递交时间,导致申请被拒之门外。

2. 例外情形与豁免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即使申请人超过了一年期限,依然可以递交庇护申请,并争取豁免。其中包括:

实务中,对“合理时间”的认定往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好能尽快收集证明材料,如医生诊断、律师沟通记录、官方证明等,为豁免提供依据。

主动申请(Affirmative Asylum)——合法入境

对于在美国境内,且没有被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送入移民法庭程序的外国人,他们可以通过向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递交 I-589 表格的方式主动申请庇护(Affirmative Asylum):

防御性申请(Defensive Asylum)——非法入境

当申请人已经面临移民法庭驱逐程序(Removal Proceedings)时,则只能在移民法庭向移民法官提出“防御性庇护”(Defensive Asylum)请求。其过程与主动申请存在差别:

1. 身份与福利

获得庇护后,申请人将享有在美国合法停留和工作的权利,并有资格申请社会保障号码(SSN)及其他社会福利。在持有庇护身份满一年后,庇护者可以申请“调整身份”成为合法永久居民(绿卡),再过若干年后,若符合条件,还可申请美国公民身份。

2. 福及家庭成员

申请庇护的人往往可以将配偶和未满21岁的未婚子女列为衍生受益人,只要他们在美国境内就可以一同获得庇护身份。如果他们目前在国外,可以在庇护获得批准后,为他们申请难民/庇护者亲属进入美国(Form I-730),以实现家人团聚。

3. 庇护失败与救济方式

若庇护申请被拒,申请人有权在规定时间内向移民上诉委员会(BIA)提出上诉,如果对 BIA 决定依旧不服,还可以向联邦上诉法院提请司法复审。

此外,如果不符合庇护的要件,或逾期无法获得豁免,某些人可能会选择申请“不得驱逐令”(Withholding of Removal)或根据《禁止酷刑公约》(CAT)提出保护请求,这些救济方式门槛更高,福利也较庇护少,但同样能暂时防止强制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