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移民局宣布: 从今日起审查申请人社交媒体账户, 涉及这个内容申请恐被秒拒!申请人赶紧自查!

今天美国移民局发布公告称:移民局将会从4月9日开始,对外籍申请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反犹太信息”、以及“对犹太人进行人身骚扰的行为”视为拒绝其各类移民申请的理由,该政策会立即影响包括绿卡、F-1留学生及相关教育机构!

这条公告的针对性就很强了,考虑到从3月初开始爆发的一系列亲巴留学生、包括绿卡持有人被抓捕关押进移民拘留中心、或被拒入境遭遣返的事件,负责执行移民申请审批的移民局终于公开表态:

⚠️ 根据该行动指南,接下来移民局在处理各类移民、非移民申请时,将把申请人社交媒体内容中暗示“支持、拥护、宣传反犹组织、活动”的内容,作为审核申请的负面因素。

⚠️ 另外需要特别提示的是,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已经在3月底通知所有美国驻外使领馆的签证审核人员:审查部分学生签证及其他签证申请人的社交媒体内容,以阻止涉嫌批评美国和以色列的人员入境!

△截图来源于美国移民局官网,版权属于原作者

这份通知中写道,移民局此举是根据川普总统打击反犹太主义、保护美国国家安全的行政命令,国土安全部将最大限度地执行所有相关移民法,保护美国免受极端分子和外国恐怖主义分子的侵害,包括那些支持反犹太主义恐怖主义、暴力反犹太主义意识形态和反犹太主义恐怖组织,例如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真主党、胡塞武装等组织和个人。

DHS最高负责人发言警告外国人:不要以为你们可以来到美国,躲在《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权的背后鼓吹反犹暴力和恐怖主义,你在美国不受欢迎!美国没有空间容纳世界其他恐怖主义同情者,我们也没有义务接纳他们或让他们留在这里!

美国移民管理机构近一个月设计出一套超级强力组合拳,对合法移民群体,包括绿卡、F-1、H-1B等合法签证持有者的执法行动明显升级,多个高曝光度事件引发了移民群体的广泛担忧。本届政府正在采取更强硬的移民执法措施,导致绿卡和签证持有者的法律环境变得更加严峻,许多原本安全的合法移民群体如今也受到影响。

使用社交媒体审查移民申请人,这并非什么新鲜手段,事实上美国执法部门长期都会通过监控在线活动、收集和共享移民申请人的数据,不少情况下执法人员甚至没有搜查令或传票就能直接操作。

包括DHS、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以及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在内的多个移民机构,毫不掩饰地多次披露,他们会通过盈利性数据中间商收集移民申请人社交媒体信息,调查、追踪、甚至逮捕移民申请人。

此前就有美国调查媒体披露过,美国移民局的工作人员可以创建虚假社交媒体账户来研究移民申请人,他们可以针对绿卡、公民申请人收集广泛的数据,这些信息包括申请人的实际地址、关系信息、就业和教育背景以及任何“与申请人提交的信息不符”的社交媒体信息,只不过现在再加一条“反犹”筛查!

原则上讲,审查社交媒体内容将会由DHS欺诈监测部门与国家安全局的探员完成,往往是在初级审理申请中发现问题后再转交给这些专业人员进行调查。

这些探员只能检查社交媒体上“所有人可见”的公开内容,不可以关注受调查对象或与他们成为朋友,也不可以与受调查对象有任何形式的互动,而且这些探员必须每年接受专业培训。

DHS基本上已经取消了之前禁止移民局官员创建虚假账号的禁令,美国移民执法机构解释说:“虚假账户和身份会让调查人员更容易搜索欺诈或安全问题的潜在证据,以此帮助他们做出决定是否通过外国人的移民申请。”

所以理论上Instagram上加你好友、刷你抖音的陌生关注者,有可能就是移民局派来的“探子”...除了社交媒体之外,美国移民执法机构还会通过与中间数据商合作,追踪潜在调查对象。

所以在这种“你的隐私可以随时暴露在移民执法人员监视范围内”的大环境下,移民申请人们应该如何有效保护自己呢?

🔲 谨言慎行首当其冲

这没啥好解释的了,数字网络时代我们的数字足迹会出卖我们所有的信息,我们看过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有过哪些发言全部都有迹可循,以现在美国科技行业及几大社交媒体平台对待川普政府的态度,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是他们想查却查不到的吗?

🔲 网络互相关注需谨慎

我们不仅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有时甚至还要为社交媒体关注好友的言论负责,如果你的关注列表里有人有极端行为、言论也有可能惨遭牵连,所以我们社交媒体上交友也需谨慎!

🔲 警惕LinkedIn和职场言论

不要仅仅只关注于我们常用的微博、微信、小红书、抖音、Instagram等等,还有一个向来被我们视为一本正经和工作相关的LinkedIn。在检查自己日常娱乐社交媒体外,别忘了检查自己的职业社交媒体,并且谨防职场中隔墙有耳!

🔲 别被你的搜索记录给卖了

除了小心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之外,也不能轻视你留存在Google等浏览器中的搜索记录!即使已经获取了美国签证,但在入境时可能会遇到电子设备的抽检,这样你随身携带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里所谓的隐私就全部暴露在海关边检人员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