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RFE出现,H-1B与职业移民新挑战!

近期,美国移民局(USCIS)在H-1B及职业移民(I-140)申请的审理中,悄然推出一种“新型补件要求(RFE)”,引发移民申请人与律师团队的广泛关注。这类RFE不仅罕见地要求采集生物识别信息,更以模糊的“不利信息(adverse information)”为由,令申请人陷入困惑与焦虑。

新型RFE核心争议

根据近期案例,移民局在RFE中提出两项关键要求:

1)补充受益人最新居住地址,以便安排生物识别信息(如指纹、照片)采集;

2)回应“不利信息”指控,但未明确说明具体内容或依据。

此举打破常规。一般来说,H-1B与I-140申请通常无需生物识别,此类要求多用于绿卡或入籍程序;此外,“不利信息”定义模糊,申请人难以针对性反驳,涉嫌违反程序正义。 

目前,移民局尚未对新型RFE作出官方解释。业界推测:移民局可能通过AI工具比对社交媒体、政府数据库,标记“风险人员”后自动触发RFE。但DHS未公开筛查标准,申请人面临“无的放矢”的困境。

盲目回复RFE或陷被动

尽管RFE要求限期回复(通常30-90天),但贸然配合可能损害自身权益:

‼️生物识别采集的潜在风险:若信息被用于执法调查,或导致申请延误甚至拒批;

‼️“不利信息”指控不透明:缺乏依据的回应可能被移民局视为默认。

建议,收到此类RFE时,优先采取以下行动:

1)援引法律条款要求披露依据

根据《联邦法规》8 CFR 103.2(b)(16)(i),申请人有权要求移民局提供“不利信息”的具体内容及证据。此举可迫使对方明确指控,避免“自证清白”的被动局面。

2)暂缓提供生物识别信息

在未厘清移民局真实意图前,避免配合采集,以防信息滥用。

3)寻求专业律师介入

律师可通过法律程序质疑RFE的合法性,或要求移民局撤回不合理要求。

深层分析:政策收紧背后的信号

此次新型RFE的集中出现,释放一大信号:技术筛查工具被滥用,DHS或扩大AI在移民审核中的适用范围,但缺乏人工复核机制,误判率陡增。

因此,未来H-1B及职业移民申请人需注意:

⚠️社交媒体言行谨慎:避免发布可能被AI标记为“风险”的内容(如敏感政治言论);

⚠️地址信息及时更新:确保在美住址与申请文件一致,减少触发RFE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