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移民】最新!解析新州2025-2035的战略规划,未来10年新州移民将优先支持哪些职业呢?

前几日,新州发布了《NSW贸易与投资战略2035》(The NSW Trade and Investment Strategy 2035),展现了新州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蓝图,也透露了诸多与技术移民息息相关的政策倾向。今天就为大家全面解析新州的移民现状以及优先职业方向。

截至2025年5月,新州(NSW)在190和491签证类别的州担保移民中,工程类职业(如土木、电气、机械工程师)和建筑项目经理获得了最多的邀请,尤其是在5月14日的邀请轮次中,这些职业几乎占据了所有名额。受邀者多为海外申请人,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英语水平,EOI分数通常在85至90分之间,另加州担保5分。

新州偏远地区对幼教、小教、建筑、社工、技工、医疗等需求较大。新州本州学生可优先考虑 190 签证,而澳洲境外且有工作经验的则更适合选择 491。

澳洲 IT 行业人才众多,有工作经验的大部分会选择雇主担保,没有工作经验的则可以考虑新州 491 签证(需搬去新州偏远地区住满三个月)。

幼教竞争激烈,还未入学的,建议选择在新州就读幼教 GD,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因为新州州担保有本州居住时长要求,即便未来州担保获邀情况不理想,也可以迅速搬去维州、西澳等州担保无居住时间限制的州,能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成本。

大多数蓝领职业通过新州 190 签证即可解决,少数年龄较大且英语成绩不理想,只能凑到 50 分的申请人,可以考虑新州 491 签证途径。

随着财政年度接近尾声,NSW加快了邀请速度,5月中旬的邀请数量已开始减少,名额似乎逐渐耗尽。不难看出,州政府正以更“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策略调控移民流向,提升经济复原力与竞争力。

《NSW贸易与投资战略2035》及其背后的《NSW Industry Policy》明确指出了九大重点行业和多个战略支持领域,未来新州移民将优先支持下列方向:

01、住房与基础建设(Housing)

应对住房短缺,推动基础设施升级与住房供应,是新州政府重点任务。

✅职业方向:建筑师、测量师、土木工程师、水电工、电工、建造项目经理等

02、净零转型(Net Zero & Energy Transition)

新州将加速能源转型,推进清洁能源、储能与可持续发展项目。

✅职业方向:环境工程师、能源系统工程师、可再生能源技术员、电池技术专家

03、本地制造(Local Manufacturing)

提升本地生产能力,以增强供应链韧性。

✅职业方向: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高级技工、质量控制与流程优化专家

01、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Digital Technologies)

包括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网络安全、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领域。

✅职业方向:AI工程师、数据科学家、软件开发人员、网络安全分析师

02、农食科技(Agrifood)

涉及食品科技、精准农业、可持续农业解决方案。

✅职业方向:农业技术顾问、食品工程师、供应链分析师

03、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Life Sciences & Healthcare)

包括生物技术、医学研发、医药制造、数字健康等领域。

✅职业方向:临床研究员、生物统计师、生物制药工程师、医疗软件工程师

04、国防与航空航天(Defence & Aerospace)

新州大力支持本地防务工业链的发展,高端技术人才紧缺。

✅职业方向:系统工程师、飞行控制专家、复合材料工程师

05、国际教育(International Education)

新州教育政策对教育技术和国际学生支持服务利好。

✅职业方向:国际教育项目经理、教育市场开发官、国际招生官

06、矿业设备、技术与服务(METS)

新州正在向清洁能源转型,但METS行业仍具出口潜力。

✅职业方向:采矿工程师、矿山自动化专家、设备维护工程师

这些行业不但能对接全球市场,还与新州现有优势紧密结合,是未来州担保职业清单中的常客。

若是想要获得新州的邀请,建议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EOI分数至少达到80+,并具备以下优势:高水平英语(PTE≥79或IELTS≥8);拥有澳洲工作经验或本地学历;偏远地区学习、工作或居住经历(适用于491签证);在紧缺行业中有专业证书或注册资格。

如果技术移民不占优势,还可以考虑186/482 SID/494/DAMA雇主担保,尤其是494和DAMA,虽然要去新州偏远地区,但前者转永居无年龄限制,后者申请年龄放宽到55岁以下。

大家也不用担心雇主的问题,我们澳创移民深耕澳洲留学移民15+年,与澳洲300+本地企业都有合作,只要你的职业在移民清单上,我们都能为你找到相匹配的岗位!

总之,《NSW贸易与投资战略2035》不仅展示了新州的未来方向,也为技术移提供了现实的参考。在政策引导与产业发展高度一致的背景下,选择合适的专业与职业路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靠近未来所需的人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