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抱侥幸!欧盟边境系统上线:哪怕免签,你的生物信息也得被存 3 年
从今年10月12日起,打算去欧洲的非欧盟公民可得醒醒了——那个延续了几十年的护照盖章仪式,即将被冷冰冰的指纹扫描和人脸识别取代。
欧盟折腾了数年的入境/出境系统(EES)终于要落地,这可不是什么科技秀,而是一场针对数亿入境者的精准管控升级。
别以为只有需要签证的人才受影响。
不管你手持英国护照免签入境,还是揣着中国护照办了申根签,哪怕是拿着美国护照说走就走,只要国籍不在欧盟名单上,都得老老实实去自助机录指纹、拍人脸。
欧盟玩了把精准豁免:欧盟公民、长期居留者、跨境铁路工人这类人群可以高枕无忧,但普通游客?从18岁到69岁,一个都跑不掉。
10月12日起的6个月过渡期里,29个欧洲国家会陆续上线这套系统,谁也别赌去的国家还没启用——边境官员手里的系统后台,早就把你的入境记录同步得明明白白。
首次入境时采集的生物信息,会被欧盟老老实实存满3年。这意味着2025年10月入境的旅客,2028年之前你的面部特征和指纹都躺在欧盟数据库里。
别扯什么保护隐私,欧盟委员会早就放话了:这是智能边境计划的核心,为的就是精准打击那些180天内超期停留的违规者。
更狠的还在后面:2026年底,旅行资讯及授权系统(ETIAS)上线后,连免签国家的人都得先在线填表、交20欧元买路钱。
70岁以上和18岁以下看似免费用,实则是让你免费走进这套监控网络——毕竟数据一旦上传,哪有真正的免费可言?
别被分阶段实施忽悠了。从爱尔兰的都柏林机场到希腊的克里特岛港口,每个边境口岸启用时间天差地别。今年冬天去巴黎的游客可能还在人工盖章,明年春天去罗马的就得排长队录指纹。
更麻烦的是首次录入流程——实测显示,一套生物信息采集下来至少5分钟,遇上系统卡顿?10分钟都算快的。
那些掐着点转机的旅客,最好提前两小时到机场,不然很可能眼睁睁看着登机口关闭。
欧盟副主席汉娜·维尔库宁说得冠冕堂皇:打造安全高效的旅行框架。但明眼人都看得懂:这是用科技手段把非欧盟公民的流动装进数字牢笼。
当传统盖章变成生物识别,当人工检查变成系统自动比对,边境管控的本质早就从查验身份变成了全程追踪。
2026年4月过渡期结束后,申根区将彻底进入无盖章时代。你的护照可能依然崭新,但每一次入境出境,都在欧盟的数据库里刻下了数字烙印。
10月起去欧洲,除了机票酒店,务必查清楚第一入境国的EES启用时间。
别让这套先进系统,变成你行程里最窝火的插曲——毕竟在欧盟眼里,你的便利,永远排在它的安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