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9月2日起H1B续签新规落地:更难了!
H-1B 签证 holder 们大概都有同感:最近两年,这“临时工”的身份维护政策变动一波接一波—— 刚适应了一个流程,新规则已经在路上。
据《硅谷时报》(Silicon Valley)8 月 10 日独家报道,川普政府又扔出重磅炸弹:自 9 月 2 日起正式实施 H-1B 签证续签新政。该政策将对现有续签流程进行重大调整,要求选择海外办理续签的申请人必须返回国籍所在国的美国领事馆参加面对面面试,彻底取消此前 "第三国续签" 的便利选项。
对于常年穿梭在中美、印美之间的科技从业者来说,这波操作无异于给跨境工作加了道 "硬门槛"。以前还能曲线救国去加拿大、墨西哥领事馆 "加急续命",现在只能老老实实订回国机票,一边抢领事馆的面试名额,一边祈祷别因为流程耽误工作授权。
图源:U.S. Department of State(美国国务院)
根据美国国务院(U.S. Department of State)发布的官方说明,新规实施后,H-1B 签证持有人的续签渠道将发生显著变化:
这一调整打破了长期以来 H-1B 持有人可灵活选择第三国(如加拿大、墨西哥等)办理续签的行业惯例,尤其对频繁需要出入境的高技能从业者构成流程阻碍。
别以为这只是 "多跑一趟路" 的小事。新规里藏着不少 "隐形坑":所有海外续签必须面对面面试,意味着远程审核彻底没戏;而全球领事馆的面试名额早就僧多粥少,预约系统常年卡成 "加载失败" 状态。移民律师们已经预警:未来续签等待时间可能从几周拉长到数月,万一工作授权到期时签证还没下来,轻则被迫停薪留职,重则直接丢工作。
预计,刚政策实施后,加州硅谷、华盛顿州西雅图等科技产业聚集区的企业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身份不稳,升职加薪都是空谈
作为 H-1B 最大群体,印度籍技术人才早就在科技公司核心岗位 "霸屏",但这次新规下,他们成了最愁的一群人 —— 回印度领事馆面签?光是预约就得排到半年后,来回机票 + 时间成本够抵上几个月工资了。
但受限于身份稳定性顾虑,多数从业者对政策变化保持沉默。
在美华人技术群体同样面临挑战,职业发展规划与身份维持的关联性愈发紧密,政策适应能力才是职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H-1B 签证 holder 们来说,万一回国面签时遇到行政审核,或者抽签改薪资后,自己的岗位突然成了 "劣势项",多年奋斗的职业积累可能瞬间卡在身份问题上。
身份不稳就像走钢丝 —— 哪怕能力再强,少了合法工作授权,升职、跳槽、甚至换城市都成了奢望。
政策背后的深层博弈
美国国务院在政策解读中强调,强化面对面面试是 "打击签证欺诈与虚假陈述的必要手段"。这一表态延续了川普政府近年来收紧 H-1B 审查的整体基调,此前已通过增加补充材料要求、强化雇主资质审核等方式提升申请门槛。
调整也折射出美国社会对高技能移民的争议持续升温。2024 年以来,保守派阵营多次批评 H-1B 制度 "压低本土劳动力薪资",而科技企业则坚称该签证是 "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核心工具"。
数据显示,2024 年亚马逊以 1.1 万份获批数量位居 H-1B 雇主榜首,谷歌、Meta、苹果等科技巨头均获得数千份批准,凸显行业对该签证的高度依赖。但政策一变,再牛的公司也架不住流程卡脖子。
值得关注的是,续签新规仅是川普政府 H-1B 改革计划的一环。据知情人士透露,政府正酝酿更重大的制度变革,包括废除实施多年的 "每年 8.5 万个新 H-1B 配额抽签制度",拟改为按申请人薪资水平高低分配名额的 "薪资排序制"。
这一系列政策调整将对美国高技能人才引进体系产生结构性影响:对签证持有人而言,身份维护成本显著上升;刚毕业的年轻人、冷门技术岗从业者可能更难拿到签证,而科技公司想招到合适的人才,用人成本只会水涨船高;而对美国整体创新生态而言,全球人才吸引力可能面临重新评估。
别等政策 "追着跑",赶紧把绿卡提上日程
说到底,H-1B 再好用也是 "租来的临时身份",政策风向一变就可能风雨飘摇。
而绿卡才是真正的 "职场定心丸"—— 有了它,不用再为续签面签焦头烂额,不用担心抽签改规则影响前途,换工作、创业、甚至回国发展都能更从容。
对普通打工人来说,与其等着政策 "扒层皮",不如趁现在赶紧规划!